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

时间:2023-05-15 19:13:32 来源: ","title":"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newslogo":"https:\/\/cdn-img.capwhale.com\/kmc\/content\/20230515\/874786b9b8064825959c81a0ebeb219a.png","newsid":"f3d1b7913e2e44feb0c5f8b0c9439a3b","tagname":"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fromkmcinnerid":"EdsKEar3NbSpbhL1","fromkmcurl":"","followcount":0,"seosubject":"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newscontent":"  文 | 无锈钵  寒冬还是繁荣,对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而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  宏观来看,尽管捱过了最艰难的三年,但新的风暴,已经接踵而至。  手机市场上,库克加码印度市场,与苹果唇齿相依的中国果链巨头们相继遭遇砍单;PC市场上,戴尔设下目标,宣布在2024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不再使用中国芯片,产业链转移箭在弦上......  种种迹象均在表明,中美脱钩等大国博弈下,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重构的信号已十分明显。  对中国玩家们而言,一场更艰难的硬仗即将到来。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国品牌”?  当然,重构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显现。  在全球消费电子“逆风”时,中国市场以深厚的体量和稳健的发展,为全球产业复苏回暖注入一剂强心针。  一方面,产业链与供应链端国产化替代趋势加速,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化趋势下,正以各类层出不穷的创新,不断催化消费端的回暖。  这背后,正如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所表示的那样:  “我们既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国,又是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国……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复苏的希望一定在这里。”  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回顾过去,尽管庞大的出口市场孕育了相当规模的品牌,例如海信的电视、格力的空调、科沃斯的机器人……但上述企业,绝大多数仍然是“单品品牌”,始终与单个产品深度绑定,虽然不失为优秀的国产品牌,但在营收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各有所限,尚待冲破全球产业竞争的江峡。  而在这一过程中,参照经济学家管清友所提出的理论,唯有在某些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大国品牌”,才具备代表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升级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能量。  眺望未来,危与机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国品牌”,引领消费电子行业破浪而行?  答案也呼之欲出,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相比于上述单品品牌,华为、小米等已经构建起“全面科技生态”的企业,相对更具备担纲“大国品牌”,引领产业新竞争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竞争的科技生态,并具备挑战全球头部企业的底蕴。  引领产业变局,“新头部品牌”为什么是它?  “代表大国品牌”,这是一个表面简单,实则条件严苛的头衔。对现阶段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而言,催生一个“大国品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向上升维,引领行业的创新变革;二是向下扎根,带动国产供应链崛起,助推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  实际上,像苹果、三星、特斯拉等科技品牌,无一不是如此,由本土产业基础和供应链起家,并逐渐通过全球竞争,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  某种意义上,小米如今的发展轨迹和成果,同样有着些许相似。  先说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过去的一年里,安卓高端旗舰阵营里,口碑最出色的不是三星和华为,而是小米旗下的12S Ultra、MIX Fold2和Xiaomi13系列,其中,12S Ultra、MIX Fold2京东首月好评率超过98%,Xiaomi13系列更是超过了99%。结论是,国产高端的口碑,已完全不逊于国际同行,我们正在迎来质变的临界点。  作为小米市场地位的一个注释,下面这组销售端的数据,或许更加直观:  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3000-4000元的智能手机市场销冠是小米,4000-5000元的智能手机市场TOP2里也有小米,Xiaomi13系列发布后,国内4000-6000价位段的安卓市场第一,还是小米。  国外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最新的一份智能手机调研报告显示, 小米高端份额已经位列全球第四,成为了携手华为,对抗苹果、三星,引领国产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极。  销售端的数据之外,剖析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经过三年探索,从最初的性价比标签,到如今兼具性价比和高端实力的品牌,全面脱胎换骨,实现豹变的背后,小米究竟做对了什么?  下面的这个案例中,或许隐藏着一些答案。  此前的发布会上,一加的CEO刘作虎和荣耀总裁赵明都提到过当前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的两大“普遍痛点”:  一个是喜欢打“参数战”、“跑分战”,搞毫无意义的性能内卷,另一个则是旗舰产品太过中庸,给不了用户换机的心动和理由。  一个月前,在北京的新品发布会上,借助全新旗舰13 Ultra的亮相,小米也得以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针对高度同质化的参数追求和跑分追求,13 Ultra延续了小米一贯的“人文科技”主张,选择从用户需求出发,力主科技与人文的深度结合,用“以人为本”的标准,去约束产品层面的迭代,并最终走出了一条反对过度计算、坚守人文影像的创新之路。正如雷军在公开信中所言:  “‘人文影像’对小米而言,是灵魂深处的关键思考。”  这份关键思考,也在13 Ultra坚持关注审美、关注人文的理念上得到了体现。  除了力主光学和色彩层面的审美突破,在性能内卷最为严重的影调风格上,小米在意的不仅仅是像素大小和摄像头的数量,而是产品在“街拍”这个最常见、最多元、镜头语言最丰富的场景下的综合表现。  得益于13 Ultra上首创“专业街拍模式”,小米以街头摄影师常用的“超焦距”拍摄手法为灵感,通过手机预设对焦点,用户无需对焦,即可在0.8秒内实现相机的启动和抓拍,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镜头前光学细节的真实魅力。  徕卡大使、英国著名街头摄影师Matt Stuart在体验小米13 Ultra街拍模式后,给出了一个罕见的评价:  “这是一台专业的影像设备,而不是拍照手机。”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旗舰产品的中庸表现,小米给出的解法,则是以“颠覆性体验”为消费者带来差异化感受。  同样是在影像端,为了让移动摄影回归最真实的质感,小米选择了用光学技术解决光学问题,于是,小米13 Ultra横空出世,它搭载了移动影像领域迄今为止最完美的徕卡Summicron镜头,这是徕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历史性突破。  在这基础上,在整个行业公认的技术难点上,小米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往,1英寸大底被认为是手机与专业相机的临界点。如今,小米却勇猛地驶向了业界的“无人区”:在1英寸的相机模组上增加一个可变光圈。这进一步拉高了手机摄影创作的体验,让移动影像设备拥有了比肩专业影像设备的可能。  通过与Adobe、华星、雅昌等权威机构合作,小米自研了“专业原色”系统,进一步实现了同一张照片,在手机、平板、电视之间流转的统一显示效果。这种“生态同色”的能力,用户过往只能在苹果的高端产品套系中得以体验。而伴随着小米慢慢从“硬件为先”过渡到“体验为先”,这种颠覆性的体验,如今同样出现在国产的科技生态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徕卡相机公司CEO Matthias Harsch先生评价称:  “小米13 Ultra值得满分,影像体验这么优秀的智能手机真是前所未有。 ”  当然,如果仅凭这些在消费市场和科技创新层面的优异表现,就将小米粗略定义为一个前端的产品品牌,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这一企业之所以有资格被冠以“大国品牌”的头衔,在后端产业供应链上的投入,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供应链失衡的环境下,所谓的“大国品牌”,更要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全力赋能带动国产供应链崛起,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布局产业链。  例如,前文中所提到那块C7高清屏,就是小米与供应链科技企业华星光电并肩研发的作品。  早在2021年8月,二者就已正式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包括面板定义、材料开发、显示算法、生产良率等核心技术难题。这款“安卓旗舰第一屏”,正是双方历时700个昼夜,耗费10000块测试屏所孕育的成果。  未来,这些技术也将沉淀到更多华星光电的产品体系中,继续为小米后续产品以及行业内其他手机厂商提供屏幕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深耕智能制造、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等领域的小米,不仅配得上“大国品牌”这一头衔,同样也堪称“国货之光”。  重估小米:一个超级生态加持下的“高维品牌”  宏观来看,尽管在产品、品牌和供应链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抗苹果、特斯拉,冲击全球消费电子“新巨头”身份,对于小米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展望未来,全球消费电子的“新巨头抢位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以单一的硬件产品决胜负,而是比拼各自“科技生态体系”的厚度和底蕴。  以苹果为例,其当前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基于“产品主义”叠加“革命性生态系统”。  对于刚刚度过13岁生日,依然“年轻”的小米来说,尽管暂时同“全球顶尖”这一头衔存在距离,但将时间线拉长,这一品牌也并非没有机会。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个年研发投入200亿,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近50%,手握2.9万全球专利授权的品牌,都不应该被市场小觑。特别是,当这个品牌还具备着在关键领域研发上,持续投入十年起步的长期决心和耐心。  可以说,不同于市场对小米依然存在的刻板印象, 当前的小米,在科技生态底蕴的加持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被重估的“高维品牌”。  考虑到中国科技消费电子企业频频遭遇的制裁掣肘,真正意义上有能力代表中国品牌,与华为并肩作战,对抗苹果、特斯拉,冲击全球消费电子“新巨头”身份的,或许还是小米。  实际上,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头部玩家,都有一个日渐清晰的判断:未来5-10年,全球消费电子将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中国成为最关键的创新市场,而最大的产业机遇将是“手机×AIoT×车”。  这一过程中,小米在产品体系的均衡性和空间潜力上,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可成长性,成为苹果、华为之外的另一个全球头部品牌。  目前小米已经提出,要全面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小米科技生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出行,小米的产品涵盖软件硬件、高中低端,并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以“手机×AIoT×车”为发展模型,这个品牌正在试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  以前沿科技的深度为参考,不同于苹果对于新科技的“谨慎”,小米对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已经开始具备“顶层视野”。  从基础科学研究,到OpenAI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小米的科研脚步,已经正式迈入了全球科技探索的“前沿高地”。抛开汇聚焦点目光的造车事业,小米在更多领域的探索,已经事实上步入了行业“深水区”。  其中,在AI大模型领域,截至22年12月,小爱同学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15亿。过去的6年里,小爱同学研发团队人员规模超过1200人,已经形成了全栈的自研AI能力,它拥有手机、音箱、智能汽车、仿生机器人等丰富的落地场景,大模型丰富的落地经验会让小米在AI时代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另一边,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仿生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深度投入,小米的研发也已经初具成果,2021年小米量产发布了四足仿生机器人CyberDog,开放了系统核心层的源代码,2022年小米发布了全栈自研的全尺寸仿人机器人CyberOne。  体系化的科研探索背后,上述成果,也已经在技术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了小米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  在这基础上,小米还在以链主的身份,唤起更多产业伙伴的协同合力,铸就一个更柔性、更智慧的制造体系。  以Xiaomi 13为例,作为此前的高端旗舰,它的组装精度达0.09毫米,几乎是1根头发丝的直径。这种苛刻的制造标准,正是小米的智能工厂中,得到率先落地实验。得益于多年来将智能制造体系向行业不断输出、持续赋能,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供应链合作企业启用了由小米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并借此提升了高端化和智能化水平。  可以说,小米对于供应链的扶持不仅仅是订单层面的“授人以鱼”,更是依托“链主”身份所带来的高层视野,借助智能制造体系,为整个产业持续赋能,其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正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共享柔性”,提升供应链适应性。  以此来看,面对当前风云起伏的电子消费市场,小米无疑就是符合时代标准,具备引领消费电子领域全球化竞争的“大国品牌”的实力角逐者。  眺望未来,全球市场依然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另一边的小米,也正处于“渐入佳境”的关键时刻。  在这基础上,作为超级生态加持下的高维品牌,小米的品牌底蕴,依然有望帮助他们兑现那些昔日发布会上的峥嵘梦想,并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向上进化”的新一轮浪潮。","praisecount":0,"seodesp":"一方面,产业链与供应链端国产化替代趋势加速,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化趋势下,正以各类层出不穷的创新,不断催化消费端的回暖。","newsdate":"20230515182614

文 | 无锈钵


(资料图)

寒冬还是繁荣,对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而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

宏观来看,尽管捱过了最艰难的三年,但新的风暴,已经接踵而至。

手机市场上,库克加码印度市场,与苹果唇齿相依的中国果链巨头们相继遭遇砍单;PC市场上,戴尔设下目标,宣布在2024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不再使用中国芯片,产业链转移箭在弦上......

种种迹象均在表明,中美脱钩等大国博弈下,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重构的信号已十分明显。

对中国玩家们而言,一场更艰难的硬仗即将到来。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国品牌”?

当然,重构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显现。

在全球消费电子“逆风”时,中国市场以深厚的体量和稳健的发展,为全球产业复苏回暖注入一剂强心针。

一方面,产业链与供应链端国产化替代趋势加速,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化趋势下,正以各类层出不穷的创新,不断催化消费端的回暖。

这背后,正如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所表示的那样:

“我们既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国,又是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国……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复苏的希望一定在这里。”

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回顾过去,尽管庞大的出口市场孕育了相当规模的品牌,例如海信的电视、格力的空调、科沃斯的机器人……但上述企业,绝大多数仍然是“单品品牌”,始终与单个产品深度绑定,虽然不失为优秀的国产品牌,但在营收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各有所限,尚待冲破全球产业竞争的江峡。

而在这一过程中,参照经济学家管清友所提出的理论,唯有在某些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大国品牌”,才具备代表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升级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能量。

眺望未来,危与机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国品牌”,引领消费电子行业破浪而行?

答案也呼之欲出,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相比于上述单品品牌,华为、小米等已经构建起“全面科技生态”的企业,相对更具备担纲“大国品牌”,引领产业新竞争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竞争的科技生态,并具备挑战全球头部企业的底蕴。

引领产业变局,“新头部品牌”为什么是它?

“代表大国品牌”,这是一个表面简单,实则条件严苛的头衔。对现阶段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而言,催生一个“大国品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向上升维,引领行业的创新变革;二是向下扎根,带动国产供应链崛起,助推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

实际上,像苹果、三星、特斯拉等科技品牌,无一不是如此,由本土产业基础和供应链起家,并逐渐通过全球竞争,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

某种意义上,小米如今的发展轨迹和成果,同样有着些许相似。

先说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过去的一年里,安卓高端旗舰阵营里,口碑最出色的不是三星和华为,而是小米旗下的12S Ultra、MIX Fold2和Xiaomi13系列,其中,12S Ultra、MIX Fold2京东首月好评率超过98%,Xiaomi13系列更是超过了99%。结论是,国产高端的口碑,已完全不逊于国际同行,我们正在迎来质变的临界点。

作为小米市场地位的一个注释,下面这组销售端的数据,或许更加直观:

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3000-4000元的智能手机市场销冠是小米,4000-5000元的智能手机市场TOP2里也有小米,Xiaomi13系列发布后,国内4000-6000价位段的安卓市场第一,还是小米。

国外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最新的一份智能手机调研报告显示, 小米高端份额已经位列全球第四,成为了携手华为,对抗苹果、三星,引领国产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极。

销售端的数据之外,剖析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经过三年探索,从最初的性价比标签,到如今兼具性价比和高端实力的品牌,全面脱胎换骨,实现豹变的背后,小米究竟做对了什么?

下面的这个案例中,或许隐藏着一些答案。

此前的发布会上,一加的CEO刘作虎和荣耀总裁赵明都提到过当前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的两大“普遍痛点”:

一个是喜欢打“参数战”、“跑分战”,搞毫无意义的性能内卷,另一个则是旗舰产品太过中庸,给不了用户换机的心动和理由。

一个月前,在北京的新品发布会上,借助全新旗舰13 Ultra的亮相,小米也得以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针对高度同质化的参数追求和跑分追求,13 Ultra延续了小米一贯的“人文科技”主张,选择从用户需求出发,力主科技与人文的深度结合,用“以人为本”的标准,去约束产品层面的迭代,并最终走出了一条反对过度计算、坚守人文影像的创新之路。

正如雷军在公开信中所言:

“‘人文影像’对小米而言,是灵魂深处的关键思考。”

这份关键思考,也在13 Ultra坚持关注审美、关注人文的理念上得到了体现。

除了力主光学和色彩层面的审美突破,在性能内卷最为严重的影调风格上,小米在意的不仅仅是像素大小和摄像头的数量,而是产品在“街拍”这个最常见、最多元、镜头语言最丰富的场景下的综合表现。

得益于13 Ultra上首创“专业街拍模式”,小米以街头摄影师常用的“超焦距”拍摄手法为灵感,通过手机预设对焦点,用户无需对焦,即可在0.8秒内实现相机的启动和抓拍,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镜头前光学细节的真实魅力。

徕卡大使、英国著名街头摄影师Matt Stuart在体验小米13 Ultra街拍模式后,给出了一个罕见的评价:

“这是一台专业的影像设备,而不是拍照手机。”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旗舰产品的中庸表现,小米给出的解法,则是以“颠覆性体验”为消费者带来差异化感受。

同样是在影像端,为了让移动摄影回归最真实的质感,小米选择了用光学技术解决光学问题,于是,小米13 Ultra横空出世,它搭载了移动影像领域迄今为止最完美的徕卡Summicron镜头,这是徕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历史性突破。

在这基础上,在整个行业公认的技术难点上,小米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往,1英寸大底被认为是手机与专业相机的临界点。如今,小米却勇猛地驶向了业界的“无人区”:在1英寸的相机模组上增加一个可变光圈。这进一步拉高了手机摄影创作的体验,让移动影像设备拥有了比肩专业影像设备的可能。

通过与Adobe、华星、雅昌等权威机构合作,小米自研了“专业原色”系统,进一步实现了同一张照片,在手机、平板、电视之间流转的统一显示效果。这种“生态同色”的能力,用户过往只能在苹果的高端产品套系中得以体验。而伴随着小米慢慢从“硬件为先”过渡到“体验为先”,这种颠覆性的体验,如今同样出现在国产的科技生态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徕卡相机公司CEO Matthias Harsch先生评价称:

“小米13 Ultra值得满分,影像体验这么优秀的智能手机真是前所未有。

当然,如果仅凭这些在消费市场和科技创新层面的优异表现,就将小米粗略定义为一个前端的产品品牌,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这一企业之所以有资格被冠以“大国品牌”的头衔,在后端产业供应链上的投入,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供应链失衡的环境下,所谓的“大国品牌”,更要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全力赋能带动国产供应链崛起,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布局产业链。

例如,前文中所提到那块C7高清屏,就是小米与供应链科技企业华星光电并肩研发的作品。

早在2021年8月,二者就已正式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包括面板定义、材料开发、显示算法、生产良率等核心技术难题。这款“安卓旗舰第一屏”,正是双方历时700个昼夜,耗费10000块测试屏所孕育的成果。

未来,这些技术也将沉淀到更多华星光电的产品体系中,继续为小米后续产品以及行业内其他手机厂商提供屏幕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深耕智能制造、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等领域的小米,不仅配得上“大国品牌”这一头衔,同样也堪称“国货之光”。

重估小米:一个超级生态加持下的“高维品牌”

宏观来看,尽管在产品、品牌和供应链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抗苹果、特斯拉,冲击全球消费电子“新巨头”身份,对于小米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展望未来,全球消费电子的“新巨头抢位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以单一的硬件产品决胜负,而是比拼各自“科技生态体系”的厚度和底蕴。

以苹果为例,其当前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基于“产品主义”叠加“革命性生态系统”。

对于刚刚度过13岁生日,依然“年轻”的小米来说,尽管暂时同“全球顶尖”这一头衔存在距离,但将时间线拉长,这一品牌也并非没有机会。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个年研发投入200亿,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近50%,手握2.9万全球专利授权的品牌,都不应该被市场小觑。特别是,当这个品牌还具备着在关键领域研发上,持续投入十年起步的长期决心和耐心。

可以说,不同于市场对小米依然存在的刻板印象, 当前的小米,在科技生态底蕴的加持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被重估的“高维品牌”。

考虑到中国科技消费电子企业频频遭遇的制裁掣肘,真正意义上有能力代表中国品牌,与华为并肩作战,对抗苹果、特斯拉,冲击全球消费电子“新巨头”身份的,或许还是小米。

实际上,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头部玩家,都有一个日渐清晰的判断:未来5-10年,全球消费电子将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中国成为最关键的创新市场,而最大的产业机遇将是“手机×AIoT×车”。

这一过程中,小米在产品体系的均衡性和空间潜力上,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可成长性,成为苹果、华为之外的另一个全球头部品牌。

目前小米已经提出,要全面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小米科技生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出行,小米的产品涵盖软件硬件、高中低端,并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以“手机×AIoT×车”为发展模型,这个品牌正在试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

以前沿科技的深度为参考,不同于苹果对于新科技的“谨慎”,小米对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已经开始具备“顶层视野”。

从基础科学研究,到OpenAI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小米的科研脚步,已经正式迈入了全球科技探索的“前沿高地”。抛开汇聚焦点目光的造车事业,小米在更多领域的探索,已经事实上步入了行业“深水区”。

其中,在AI大模型领域,截至22年12月,小爱同学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15亿。过去的6年里,小爱同学研发团队人员规模超过1200人,已经形成了全栈的自研AI能力,它拥有手机、音箱、智能汽车、仿生机器人等丰富的落地场景,大模型丰富的落地经验会让小米在AI时代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另一边,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仿生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深度投入,小米的研发也已经初具成果,2021年小米量产发布了四足仿生机器人CyberDog,开放了系统核心层的源代码,2022年小米发布了全栈自研的全尺寸仿人机器人CyberOne。

体系化的科研探索背后,上述成果,也已经在技术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了小米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

在这基础上,小米还在以链主的身份,唤起更多产业伙伴的协同合力,铸就一个更柔性、更智慧的制造体系。

以Xiaomi 13为例,作为此前的高端旗舰,它的组装精度达0.09毫米,几乎是1根头发丝的直径。这种苛刻的制造标准,正是小米的智能工厂中,得到率先落地实验。得益于多年来将智能制造体系向行业不断输出、持续赋能,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供应链合作企业启用了由小米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并借此提升了高端化和智能化水平。

可以说,小米对于供应链的扶持不仅仅是订单层面的“授人以鱼”,更是依托“链主”身份所带来的高层视野,借助智能制造体系,为整个产业持续赋能,其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正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共享柔性”,提升供应链适应性。

以此来看,面对当前风云起伏的电子消费市场,小米无疑就是符合时代标准,具备引领消费电子领域全球化竞争的“大国品牌”的实力角逐者。

眺望未来,全球市场依然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另一边的小米,也正处于“渐入佳境”的关键时刻。

在这基础上,作为超级生态加持下的高维品牌,小米的品牌底蕴,依然有望帮助他们兑现那些昔日发布会上的峥嵘梦想,并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向上进化”的新一轮浪潮。

标签:

精彩推送

住小帮怎么绑定手机号?住小帮绑定手机号教程-焦点资讯

使用住小帮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怎么绑定手机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住小帮绑定手机号教程,有需要的

来源:2023.05.11

【播资讯】范文书在潞城农商银行调研督导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5月9日,长治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范文书一行到潞城农商银行,围绕进一步加快推动该

来源:2023.05.11

环球时讯:40秒高燃!潮新闻直击天舟六号发射升空

00:47刚刚,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发射的轰鸣

来源:2023.05.11

透明胶痕迹如何去掉(透明胶痕迹如何去掉) 播报

透明胶痕迹如何去掉,透明胶痕迹如何去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酒精。首先,使用这种

来源:2023.05.11

suv车排行榜前十名_10万左右买什么suv车好

1、10万左右的SUV比较火的有:哈弗H6、哈弗H2、瑞虎3、瑞虎5、长安CS75、比亚迪S6、福特翼搏(唯一一款合资S

来源:2023.05.10

当前热文:[路演]万通液压:近三年境外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2.79% 市场开发效果明显

万通液压(830839)2022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5月10日在全景路演举行。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梦君

来源:2023.05.10

莛讲|淄博烧烤拉动了多少增长?

01:12淄博一季度GDP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4 7%,很多人关心烧烤拉动了多少消费。新华社记者李姝莛和您聊聊每月

来源:2023.05.10

当前速讯:hj299道客巴巴_hj299

1、全易通指纹打卡机提示你:有两种方式供参考:把考勤软件与指纹打卡机连

来源:2023.05.10

亏损超50亿元、年销量仅1万余辆,北汽蓝谷如何破局? 世界视讯

极狐正在通过场景化造车试图打开市场的局面。

来源:2023.05.10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